• 主页 > 体育问答
  • bilibili《第三套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原版》

    “广播体操现在开始,原地踏步……”熟悉的旋律和口令,是80、90年代的回忆,也是如今中小学生的噩梦。曾几何时,“舶来品”的广播体操是国人唯一的运动,备受追捧。但现在,随着体育项目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死板”的广播体操相较之下显得格外枯燥。

    bilibili《第三套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 原版 》视频截图

    bilibili《第三届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舞蹈青春版》视频截图

    01 广播体操,现在开始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婴儿死亡率高达20%。当时,体育锻炼这个​​词对大多数人来说非常陌生,只要吃饱穿暖就算是健康。在这种观念下,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很低。1950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筹备委员会派出新中国第一个体育代表团出国访问前苏联,希望学习和效仿苏联当时的体育制度。从苏联回来后,中华全国体育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书记杨烈建议创编一套全民健身操,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国家体育总局筹备委员会委员刘一真负责动作编排,并根据日语“池利操”改编。(日语“播”的发音与汉语“池利”相近)

    1951年12月,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的学生在做第一套广播体操

    1951年12月,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的学生表演了第一套广播体操。

    1951年11月24日,新中国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距离杨烈首次提出创建全民健身运动正好一周年。同年12月1日,第一套广播体操在全国广播电台正式播出,此后几十年从未间断。每天号角一响,成千上万的人就跟着广播音乐做操,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广播体操虽然时间短,但却能锻炼到从头到脚的全身,而且是徒手操,不用任何器械,不受场地限制,因此可以最大程度地因地制宜,甚至可以摆脱室外天气的限制,无论刮风下雨都可以进行。广播体操可能是我国参与人数最多的一项运动。对于当时的很多中国人来说,侧平举等名词就像外语一样陌生。 因此,广播体操不仅是全民健身的指南,更是体育知识和健身理念的普及,从学校到工厂,从繁华的城市到辽阔的草原,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行动起来,加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

    广播体操搞笑版舞蹈_搞笑体操广播跳学生舞蹈视频_搞笑学生跳广播体操

    搞笑体操广播跳学生舞蹈视频_广播体操搞笑版舞蹈_搞笑学生跳广播体操

    然而,群众广播体操的创编和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文革期间,第五套广播体操的创编一度断断续续。相反,从1966年到1969年,《毛主席语录》却风靡一时。北京各学校师生到农村、公社、厂矿等地传授,并逐渐在全国推广。在做功时,要求全员朗读、唱毛主席语录,学习者达数千万之众。受《毛主席语录》的影响,第五套广播体操在创编时增加了模仿生产劳动等动作。

    截至目前,我国已推广九套群众广播体操,近十年来未出现新的广播体操。群众体育越来越丰富多彩,健身方式也从广播体操一枝独秀变为如今的百花齐放。除了学校,很少看到公司或企业按时进行集体操锻炼。

    车间员工集体做操电影《大李小李和老李》截图

    车间员工集体健身。电影《大李小李老李》截图

    02 雏鹰起飞,太阳升起……

    校园做操的故事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有了,但直到1998年,我国中小学才迎来第一套专属广播体操。目前流传最广的是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第二套、第三套,每套名字在学生乃至80后中都家喻户晓。

    广播体操搞笑版舞蹈_搞笑体操广播跳学生舞蹈视频_搞笑学生跳广播体操

    2020年,受疫情影响,南宁市体育类中考改为考广播体操或特色校本体操。其中,广播体操为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第三套《舞动青春》《让理想飞翔》和第九套广播体操,考生可任选其中一项。广播体操首次上升为正式考试的环节,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关注。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体育教育研究员黄岚清说,之所以选择广播体操作为中考体测内容,主要是因为广播体操属于学校体育活动,难度不大,学生基础好,对调整学生学习节奏、缓解疲劳、增强体质具有重要意义。

    搞笑体操广播跳学生舞蹈视频_搞笑学生跳广播体操_广播体操搞笑版舞蹈

    但大多数学生对日常的广播体操都抱有排斥心理,动作不规范、不努力,躲在教室、厕所里等都是常有的事。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学校经常举办广播体操比赛,让学生有集体荣誉感。有的学校会自主改编广播体操,与流行歌曲、戏曲、毽子、乒乓球等元素相结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体操。2007年,教育部组织创建了“全国首届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大赛”,将艺术与体育相结合,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优质的艺术教育活动资源,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中小学生集体艺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广播体操搞笑版舞蹈_搞笑学生跳广播体操_搞笑体操广播跳学生舞蹈视频

    03 广播练习随时间变化,但休息时间不变

    然而,建国不久的北京只有一座于1937年建成的正式体育场,学校里所谓的操场也只是一片空地,硬件设施基本没有,体育教育完全没有体系化。随着国家对全民健身和青少年体育的重视,我国体育场馆数量逐年增多。其中,教育系统(大专院校、中小学等)体育场馆数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急剧增加。“十三五”期间,中小学体育场馆达标率分别达到90.22%和93.54%,标准化操场终于成为学校的标配。

    1990年,教育部颁布的《学校体育条例》指出,每天要安排体育锻炼,每周安排三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包括体育课)。2007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提高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印发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的通知》,不断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我国推行阳光体育大休息活动。大休息的形式不再局限于广播体操或集体舞。

    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包括体操、舞蹈、体能操、趣味游戏、专项活动、球类运动等六大类。各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当地、学校情况以及季节、气候等确定内容安排。既要有规定的项目(眼保健操、系列广播操、长跑等),又要有各校的特色项目(校编集体舞操、班级选修项目、唱军歌等)。还可以增加课内课外活动相衔接的活动体系,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其他活动:比如踢毽子、跳绳、滚铁环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学校体育条件总体达到国家标准,体育课时和运动时间得到保障。”由于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日益严重,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课间休息已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追求课间休息的多样化,早已保留了“枯燥无味”的广播体操。

    广播体操搞笑版舞蹈_搞笑学生跳广播体操_搞笑体操广播跳学生舞蹈视频

    04 疫情期间的广播体操

    2020年伊始,全民居家防疫,线上办公、线上学习,大人小孩的娱乐、体育活动瞬间清场。2月7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教材培训公众号相继发布《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第三套》教学视频,阅读量轻松突破10万+。随后,全国多家教育机构、全国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等单位将内容资源上线,广播体操再度火爆起来。此外,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医护人员经常在病房里和患者一起做广播体操,保证运动量,增强体质。

    医务人员与患者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病房内  做广播体操(中国日报记者 朱兴鑫 摄)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病房内,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广播体操(中国日报记者朱兴欣摄)

    突如其来的转变让很多人重新认识到广播体操的好处。居家广播体操不仅能锻炼身体、调整生活学习节奏,还能增加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增进感情。有些人还把广播体操快进2倍速度当做减肥运动,广播体操也被玩出了新花样。但当疫情逐渐消退,广播体操或许又会回到枯燥无味的境地。

    CSDN 平台截图

    CSDN平台截图

    结论

    长期以来,广播体操对调节学生身心、锻炼身体、培养组织纪律性等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正是因为广播体操简单、没有门槛,才被人们所鄙视。就像黄连一样,“广播体操救人于水火,无用武之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oweixiu.cn/html/tiyuwenda/487.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