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们成群结队地涌入健身房,不求减掉100斤,只是为了在减肥路上再次获胜。
俗话说,吃30%,练70%。 近年来慢慢被遗忘的轻食、减脂餐,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
但如今的轻食市场与几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王者瓦格斯已经没落,网红轻食新元素也破产清算。
但一种叫“超级碗”的新零食突然出现,不仅吸引了健身人群,还征服了北京、上海写字楼里那些平时不运动的农民工。
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轻食连锁店,并非进口品牌,也没有外籍创始人。
虽然看起来像是无印良品和星巴克的混合体,但超级碗本质上是一家“中餐厅”。
2023年,同赛道的“轻食”选手都在艰难求生,超级碗却在悄然扩张。
不仅成功解锁百店成就,还将版图拓展至上海、成都。
据加盟数据显示,每家超级碗店的日均营业额在15000元至16000元左右。
如果按照超级碗连锁店100家的数量来估算,超级碗品牌过去一年的收入预计将高达5亿左右!
轻食巨头都在发力,超级碗为何能逆势而上?
北京中产新宠:轻食皮盖饭
第一次吃超级碗的食客会对一件事感到困惑:
这是一顿简餐,还是一大碗米饭?
如果说传统的轻餐都是“禁欲”、以绿色蔬菜为主,那么超级碗则是名副其实的“性感”。
各种花哨的主食,油腻的鸡腿和三文鱼,配上浓稠的酱汁,看起来不是很“轻食”。
有这样疑问的食客不少。 小红书上每天都有人质疑超级碗:“吃完饭,碗底都是油,我怎么减肥?!”
确实,虽然食材比较简单,油盐含量也较少,但超级碗的一些食材热量并不低。
在吃惯了草的“轻食原教旨主义者”眼里,超级碗根本不算轻食。
创始人高松也有这样的疑问。 在超级碗举办初期,他认为超级碗的客户群将是有健身习惯的人。
但在与老顾客聊天后,我发现大多数超级碗的常客都不是健身人士,而是普通的上班族。
由此,超级碗的定位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从一个每天可以仔细计算卡路里、有闲暇去瓜分身材的中产阶级,变成了一个吃腻了垃圾食品却无暇进一步控制饮食的普通上班族。
工人们热衷于超级碗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确实方便,二是卡路里标明清楚。
能够在短时间内拼出一碗兼顾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蔬菜等元素的饭菜,对于饮食不规律的农民工来说非常方便。
而且,超级碗会明确标注卡路里。 今天你想吃一顿传统的“苦行轻餐”还是一顿丰盛的欺骗餐,全看你自己的选择,重在富俭。
久而久之,超级碗也形成了类似麦当劳“小麦门”的组织,被称为“碗门”。
万门信徒最大的成就就是优雅地走进店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点一碗“绝招”,然后在众多新食客面前离开。
毕竟,在超级碗上点餐可以轻松消除您的选择恐惧症。
超级碗的订购并不复杂。 从主食、蛋白质到素食水果和酱料,准备一碗“超级碗”需要六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4或5种不同的选择。
对于选择困难的人们来说,在排队的高压和店员热切的眼神中快速说出自己想吃的食物,难度不亚于去大工厂面试。
幸运的是,有很多“万门信徒”热衷于在网上分享他们独特的食谱。
对于农民工来说,“轻与否”并不重要。 充足的食物是动力的源泉。
“用米饭缝怪物饭”,两招打败网红减脂餐
轻食=沙拉=不好吃,这个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天把蔬菜沙拉当饭吃,更像是自虐,而不是自律。
超级碗在轻食领域的异军突起,依靠的是传统轻食的口味和丰富性。
在菜品方面,超级碗用了两招,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减脂轻餐”的刻板印象:
第一个秘诀就是把轻食变成中餐。
超级碗实际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缝衣怪物”。
超级碗的灵感来源于墨西哥餐厅和美国网红轻食连锁店Sweetgreen。
超级碗“大师”斯威特格林
在口味上,超级碗还融合了欧洲、美国、墨西哥、日本甚至韩国、中国等多种元素。
但随着逐渐发展壮大,超级碗逐渐意识到,发展的唯一出路就是全力以赴追求中国品味。
比如超级碗的“蛋白客”鸡腿,从最早的柠檬味逐渐变成了如今的蜂蜜味,越来越贴近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口味的变化也与开店的区域有关。 2019年超级碗来到成都时,发现当地人不喜欢超级碗常驻的墨西哥风味“番茄辣酱”,于是迅速研发出新产品“川辣面”并成功夺冠。 退出市场。
创始人高松说,“中国人喜欢的就是好的”。
相比“如何让中国人爱上菜叶”或者“让饭碗更健康”,更符合中国人的轻食理念。
超级碗的第二个秘诀:重写角色。
刻板的“白人米饭”饮食已经变得越来越令人着迷。
食材越来越原始,成分越来越平淡,味道也越来越清淡。
如果你强迫自己咽下这一口,你就在“减肥、自律、健康”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反之,就会“堕落、放纵、肥胖”。
超级碗的出现,直接打破了多年来维持的传统轻食形象。
尽管超级碗的外观与传统饭碗相同,但它通过热量计告诉顾客:“中式炒菜的热量并不比沙拉酱高多少。” 美味又健康,它们并不令人难以抗拒。
高松曾解释过超级碗的定位逻辑。
当顾客计划用餐时,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这顿饭是丰盛的还是健康的。
过去,食客只有两种相对“极端”的选择:自律却自虐的轻食,和热量爆炸的放纵。
高松认为,与其一味追求“低热量”,均衡饮食才是真正的健康。
于是,既不是最健康,也不是最美味的超级碗,恰好在“绝对放纵”和“绝对自律”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传统轻食以自律为借口,吃得不好,用好身材绑架食客。 怎么看都像是PUA。
高松表示:我们要做好吃的就行,因为好吃才是餐饮的本质,只有好吃才能带来重复购买。 不重复购买的餐饮是伪逻辑。
能否在逆风中生存,全靠“反套路”
拥抱熟食是餐饮品牌快速开店的必由之路。
比如米村拌饭就靠预制菜开了上千家店,杀掉了很多同行。
然而,暗中发展的超级碗在准备菜肴方面却出现了“逆向发展”。
超级碗比赛对预制菜肴并不陌生。 早在2019年,仅有数十家分店的超级碗就已经开始配备完整的中央厨房,并实行预配菜品配给制度。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店开业,超级碗提出了“去中心化厨房”系统,原因有二:
一是符合健康理念。
高松认为,相比于传统餐食,轻食其实更类似于新型茶饮料。 原料的新鲜和丰富将是轻食的关键。
目前,超级碗正在供应链上投入大量精力,以获得更新鲜的原材料。
同时,“放弃预制菜肴”的理念正好迎合了主流反预制食品的呼声,固化了新鲜健康的标签。
第二个考虑更现实:做饭并不能提高效率。
餐饮品牌中常见的是预制菜肴,调味复杂,流程难以标准化。 对于这些品牌来说,产品差异化是一个缺陷。
但好在,超级碗这种轻食出身的赛事,对厨艺的要求并不高。
厨师可以通过简单的烹饪来完成大多数超级碗菜肴。 与设立中央厨房的成本相比,培训厨师显然更划算。
如今,超级碗菜单中的预制菜肴比例已降至40%,“现炒现煮”成为超级碗的一大卖点。
除了逆势做菜,门店规模也是超级碗的另一大“反套路”。
最早的超级碗同时提供外卖和堂食,每家商店面积超过100平方米是很常见的。
然而,随着万门的发展壮大,超级碗店面变得越来越小,缩小至60至80平方米。
高松透露,最小的超级碗店只有37平方米。 在他的设想中,未来的超级碗将成为一个不需要员工、可以按需取货的机械点餐柜台。
超级碗本身没有太多的气味或汤汁,更适合工人在工作站就餐。
这不是幻想。 据超级碗统计,目前超级碗订单中有55%是外卖。
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超级碗还培训员工成为“超级制米机”,力争将顾客点餐时间缩短至30秒左右。
难怪超级碗上的订购开始感觉更像是一次工作面试。
尽管拼尽全力提高效率,超级碗仍然不成熟。
仅就便利性和标准化而言,超级碗还远远没有达到麦当劳、肯德基等巨头的水平。
虽然每届超级碗之间的口味相似,但份量差异很大,这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此外,超级碗的味道也受到一些食客的诟病。
如果想要闯入更广阔的下沉市场,超级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结论:
无论是反套路还是新花样,所有超级碗比赛都围绕一件事:效率。
食客的效率在于,30秒内就能吃到一顿健康的饭菜,而无需动脑子计算卡路里;
经营效率是,一个37平米的小店就能养活周围写字楼的所有食客。
这就是为什么高松说:超级碗不想成为Wagas的替代品,而是健康版的麦当劳。
当健康赛道达到极致退化时,效率才是赢得人心的关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oweixiu.cn/html/tiyuwenda/397.html